自107年4月1日起,本校理學院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(RIKEN)將雙方之聯合實驗室提升至機構層次,建立「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-理研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研究實驗室」(RIKEN CEMS – COS, NYCU Joint Research Laboratory),由RIKEN之創發物性科學研究中心(CEMS)編列年度經費1000萬日圓予本校,本校亦提供相對應之經費供該聯合實驗室使用,並聘任RIKEN退休之河野公俊(Kimitoshi Kono)博士全時於本校服務。由日方每年提供1000萬日圓供此聯合實驗室使用,實為臺灣國際合作之創舉。雙方於102年起輪流舉辦「RIKEN-NCTU Symposium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」雙邊研討會,107及108年分別於日本群馬及臺灣新竹舉辦第六、七屆。109年原訂於日本舉辦第八屆,因疫情影響,延至110年10月以線上模式辦理。第九屆於111年11月採線上及視訊混合方式辦理,RIKEN及中心各推派4位成員演講,共110人與會。
107年5月與日本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(RIES, Hokkaido University)簽約合作成立「陽明交通大學理學院-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共同研究教育中心」(NYCU-RIES Joint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),於本校基礎科學教學研究大樓414室掛牌,日方亦於北海道大學成立合作辦公室並掛牌。RIES於110年12月聘任中心許千樹、李遠鵬、李耀坤、陳俊太、林俊源及許鈺敏6位教授為其客員教授,我方則於111年8月起聘任RIES居城邦治、中垣俊之、太田裕道、三友秀之、平井健二及片山司6位教授為客座教授。透過雙方合聘教授、交換人員、承認學分、共用儀器與合作研究,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。前期雙方每年定期舉辦雙邊研討會,輪流在本校及北海道大學舉行。106年10月27-28日在本校舉辦第九屆。107年擴大與日本「物質‧元件領域聯盟」合辦,如下方第(3)點所述。108年12月3-4日於日本舉辦第十屆,我方共推派11位成員(含5位博士生)前往發表口頭及壁報論文。109年原訂於本校舉辦第十一屆,因疫情影響,延至110年12月以線上模式辦理。111年12月13-14日於本校舉辦第12屆雙邊研討會,雙方各推派6位成員演講。
107年5月18-20日,本中心與日本「物質‧元件聯盟」及中研院應科中心合作辦理第一屆「The First International Joint Symposium of CEFMS-NCTU, RCAS-AS (Taiwan) and 5-Star Alliance (Japan)」(5+2)研討會,日方共派出35位成員(其中包含北海道大學「電子科學研究所」(RIES)、東北大學「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」(IMRAM)東京工業大學「生命科學研究所」(CLS)、大阪大學「產業科學研究所」(ISIR)及九州大學「先導物質化學研究所」(IMCE)等5所中心之主任。)前來提供口頭及壁報演講,揭開雙方合作序幕。第二屆5+2研討會於108年11月3-4日於日本東北大學舉辦,我方與應科中心共推派14位成員(含博士後研究員及博士生7位)前往發表口頭及壁報論文,並洽談未來合作事宜。第三屆研討會原訂於109年由中研院應科中心舉辦,後因疫情影響,延至110年11月16-18日以視訊方式辦理,中心共推派5位成員演講。
- Summer School
自101年起,本中心增原宏教授每年暑期固定辦理Summer School and Workshop(共四天),有系統地邀請國際知名學者授課,並於最後一天舉行研討會,更深入的討論相關主題的研究結果。107年起與日本學術振興會(JSPS)談妥合作計畫,舉辦「The 7th Hsinchu Summer Course and Workshop on Emergent Functional Matter Science」暑期課程及研討會,邀請Prashant Kamat(美國聖母大學)、Hiromi Okamoto(日本分子所)、Hajime Ishihara(大阪大學)、Takashige Omatsu(千葉大學)、Yasuhiro Sugawara(大阪大學)、Xiao-song Wang (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米科技中心)、Kalathil K. Kartha(德國明斯特大學)及Keiji Sasaki(北海道大學)等8名教授為講者,日方並推派25名日本學生前來參加,與臺灣的143名學生一起討論、交流並建立社群網絡,使年輕的一輩早日建立國際聯繫,培養國際觀。108年起進一步與日本學術振興會(JSPS) 「Nano-Material Optical Manipulation」計畫以及澳洲墨爾本大學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Exciton Science合作,日澳兩方除選派學者前來授課交流外,亦選派學生前來參加活動,在會中與我國學生一起討論、交流並建立社群網絡,使年輕的一輩早日建立國際聯繫,培養國際觀。109-110年因受疫情影響,活動暫緩辦理。111年6月27-29日改以線上視訊方式辦理,共邀請10位專家學者以Nano Material Discovery “Electronics Materials”為主題授課,並開設1學分之國際課程。
- 國際課程
為深化本中心與日本「物質‧元件聯盟」5校以及中研院應科中心之交流,107年9月到108年1月首次創新開設「創發性材料及元件特論」國際課程,108年持續開設。109到111年因受疫情影響,改為線上直播方式授課。每學年共邀請13或14位日本「物質‧元件聯盟」成員及2位中研院應科中心研究員分別於每週一授課3小時,並搭配課後小考。課程內容深入淺出,從化學、高分子、材料、物理和生物科技等基本概念談起,再進入跨領域之尖端研究與應用,期望能提供學生一系列最具創新性的、跨領域的研究主題。同時透過雙方之交流,可為日後合作建立良好基礎。此課程五年內共有341位同學選修,反應良好。